未來案件線上審理將成常態,區塊鏈存證打通數據信任「最後一公里」? - 冷萃財經

未來案件線上審理將成常態,區塊鏈存證打通數據信任「最後一公里」?

未來案件線上審理將成常態,區塊鏈存證打通數據信任「最後一公里」?
文章摘要:隨著電子訴訟平台的普及,未來案件線上審理將成為常態,運用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提升電子證據的流轉效率,提升線上司法審判活動的效率。

未來案件線上審理將成常態,區塊鏈存證打通數據信任「最後一公里」?

隨著電子訴訟平台的普及,未來案件線上審理將成為常態,運用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提升電子證據的流轉效率,提升線上司法審判活動的效率。

近日於成都召開的2019中國區塊鏈技術大會上,多位與會專家和行業代表提出了上述觀點。會議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

電子證據應用仍存障礙

近年來,互聯網產業在改變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對司法實踐和法院服務提出新的要求。

杭州、北京、廣州三地先後掛牌成立互聯網法院,專門受理轄區內各類涉網案件。全國各級法院也紛紛上線移動微法院等電子訴訟平台,實現民商、行政類案件線上處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以此來便利當事人,並提高司法審判效率。

2012年,我國三大訴訟法先後修訂,將電子證據納入訴訟法中獨立的證據類型。在司法實踐中,許多當事人也傾向於將聊天記錄、網路交易信息、電子合同等作為電子證據提交給司法部門。但在司法部門看來,這些電子證據有著易被偽造、易被篡改的問題。因此,法院長期以來對於電子證據的態度更多的是「未經公證、不能證明未篡改」。

2018年,移動公證數據中心發布的《2018年中國電子證據應用白皮書》顯示,全國民事案件超73%涉及電子證據。但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一項研究中發現,絕大多數情況下法庭對電子證據未明確作出是否採信的判斷,其佔比92.8%;明確作出採信判斷的只是少數,僅佔比7.2%。

區塊鏈技術助審理提速

一般認為,電子數據能否成為電子證據,須滿足證據的三性要求,即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區塊鏈存證使用分散式存儲並附加防篡改校驗機制,使電子證據可以脫離原始存儲介質而安全存儲,確保電子證據載體的真實性。在「優勢證據」證明標準場合(如民事案件中),電子證據所包含的信息可以證明一定的法律事實,特別是證明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和法律行為。

區塊鏈技術的相關技術對電子數據的關聯性和合法性也有部分提升。於2018年9月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首次對電子簽名、可信時間戳、哈希值校驗及區塊鏈等固證存證手段進行了確認。

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技術室副主任馮炳南認為,移動微法院就像高鐵,推動司法信息化發展,而司法區塊鏈就像鐵軌,承載著司法應用,並圍繞著電子證據等審判業務,促進人民法院審判方式和審判體系的變革,不斷豐富新的司法審判。

區塊鏈是一種防篡改、可追溯、共享的分散式賬本技術。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司法領域可解決過去電子數據易遭篡改的問題,保證電子數據的真實性,實現「電子數據向電子證據」的轉變,提高電子證據的採信率,從而提升法院的審判效率。

以網路中常見的文章搬運、抄襲為例,權利人往往需要對侵權行為進行公證,再將公證書掃描上傳至電子訴訟平台,才能展開下一步訴訟維權。這樣一來,勢必加大權利人為維權支出的成本。

根據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2018)》白皮書,2018年全國法院共收知識產權類民事案件312171件,一審案件中195408件為著作權案件。其中,因涉網引起的著作權糾紛數量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若依照傳統審理方法逐個判斷案涉文章是否構成侵權,將大大加重法院審理案件的工作負擔,但是在事實清楚且標的額較小的這類案件中,若運用司法區塊鏈技術,配合移動微法院等電子訴訟平台,在證據明確且可信度較高時,法官可對案件進行快速裁決,從而提升全流程的運轉效率。

年底前全國上線微法院

目前,司法區塊鏈存證有著兩種模式:一種是公有鏈,鏈上各個節點均可自由加入和退出網路,並參加鏈上數據的讀寫,且網路中不存在任何中心化的服務端節點。另一種是聯盟鏈,聯盟鏈的各個節點通常有與之對應的實體機構組織,通過授權後才能加入與退出網路,各機構組織組成利益相關的聯盟,共同維護區塊鏈的健康運轉。

「該聯盟鏈是目前比較好的一個選擇」,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情報研究所所長助理李衛說。諸多代表也認為,採取聯盟鏈的模式更能保障上鏈數據的真實性。

以中國電子科技網路信息安全有限公司、騰訊公司、北明軟體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至信鏈平台為例,至信鏈通過共識機制,將法院、版權局、公證處、鑒定中心等公信機構納入節點,保障上鏈數據為各公信力機構多方共識,可提升司法裁判效率。

「使用區塊鏈可以減少訴訟的費用、加快訴訟進程,一旦產生侵權的行為,從區塊鏈可以追溯到最原始的文件,可以證明是否侵權。」首都版權保護聯盟中心王琨介紹說,目前正與至信鏈開展合作來保障著作權人的利益。

騰訊法律創新中心總監吳平平認為,中國移動微法院解決當事人、律師與法院、法官的連接問題,還需解決證據連接問題,至信鏈可以建立一個「由電子數據到電子證據」的可信證據通道。

目前,中國移動微法院已在包括四川、河北、浙江在內的17個省的1500家法院落地,根據最高人民法院規劃,在今年年底之前將在全國所有省份上線。據吳平平介紹,新版的中國移動微法院將上線證據中心模塊,基於至信鏈技術開發的新模塊,解決電子訴訟中的證據連接問題。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19/10/18/%e6%9c%aa%e6%9d%a5%e6%a1%88%e4%bb%b6%e7%ba%bf%e4%b8%8a%e5%ae%a1%e7%90%86%e5%b0%86%e6%88%90%e5%b8%b8%e6%80%81%ef%bc%8c%e5%8c%ba%e5%9d%97%e9%93%be%e5%ad%98%e8%af%81%e6%89%93%e9%80%9a%e6%95%b0%e6%8d%ae/?variant=zh-tw

0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歡

文章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

後發表評論

    上一篇

    法國財長稱貨幣政策不應與私有組織共享,呼籲開發央行數字貨幣

    下一篇

    歐洲央行董事會主席:Facebook是沙盒中的大象,數字貨幣輕度監管時代已終結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