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薦 | 為什麼說去中心化是大勢所趨,而去中介化不是? - 冷萃財經

今日推薦 | 為什麼說去中心化是大勢所趨,而去中介化不是?

今日推薦 | 為什麼說去中心化是大勢所趨,而去中介化不是?
文章摘要:對於區塊鏈從業者來說,如果說哪一個詞在過去的兩年內被聽到吐,那麼「去中心化」在這當中完全能夠佔據一席之地。從最初接觸到時的一臉蒙圈,到現在無時無刻不被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去中心化」一詞從2018年登堂入窒到現今的席捲全球,滿打滿算也就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以至於到現在,各種行為的「去中心化」已經成為了區塊鏈行業內的一個政治正確。

今日推薦 | 為什麼說去中心化是大勢所趨,而去中介化不是?

對於區塊鏈從業者來說,如果說哪一個詞在過去的兩年內被聽到吐,那麼「去中心化」在這當中完全能夠佔據一席之地。從最初接觸到時的一臉蒙圈,到現在無時無刻不被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去中心化」一詞從2018年登堂入窒到現今的席捲全球,滿打滿算也就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以至於到現在,各種行為的「去中心化」已經成為了區塊鏈行業內的一個政治正確。

從業者們討厭互聯網巨頭的雲平台,因為這使得數據存儲不夠去中心化;討厭行業內出現壟斷巨頭,因為這使得行業格局不夠去中心化;也討厭搞一言堂的領導,因為這使得決策機制不夠去中心化,甚至也會討厭集中在一個辦公室內工作,因為這使得人的活動不夠去中心化……搞得現在很多從業者的言行稍「中心化」一點,就會瞻前顧後戰戰兢兢,生怕被外界抓住把柄批倒批臭。

那麼,「去中心化」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它的實質又是什麼呢?

 

權力的下沉:去中心化的真正本質

 

事實上,對於去中心化這件事情,筆者早在《區塊鏈3.0的展望:去中心化社群是雞肋還是未來?》一文當中就曾經提出過:去中心化並非是一項人們主觀推動的趨勢,更不是什麼區塊鏈從業者肆意鼓吹的一個偽命題,而是經濟與科技發展的一個客觀必然結果,換句話說,社會的去中心化趨勢,是所有人在當前格局下共同用腳投票的結果,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不信的話,我們就回頭看看在區塊鏈行業爆火之前的那些科技產品——民用小轎車的充裕,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參與到過去只有客運和計程車公司才能從事的客運服務當中,進而實現了駕駛服務的去中心化;人手一台的智能手機,讓人人都有機會用鏡頭記錄下周圍的世界,進而實現了攝影錄像權的去中心化;四通八達的互聯網,使得每一個個體都能夠有機會發出自己的聲音,進而實現了話語權的去中心化;而電商平台的普及,則是讓那些有能力也有意向開店的人,都有機會經營自己的事業,進而實現了開店權的去中心化……

從上面的幾個案例我們不難看出,早在藉助上一輪大牛市與中本聰的比特幣白皮書聲名鵲起之前,「去中心化」的現象就已經無處不在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對於這一點,筆者早先曾在《區塊鏈:數字世界的最後網紅》中略有提及:對於個體來說,數字技術與數字經濟給他們帶來的最大好處有兩點:一是將過去妨礙他們行動的某些成本集中到中心化巨頭那裡,譬如說共享經濟中的分時租賃就可以使得很多人無需再攜帶各種必備品;二是將各種各樣的權益下沉分散到個體手中,譬如我們上面所提到的小轎車車主的客運權、智能手機持有者的攝影攝像權、互聯網用戶的話語權、以及商品與服務提供者的開店權……

換句話說,無論是什麼樣的去中心化,它的本質實際上指的都是各種各樣權力從頂層中心化機構到基層個體的下沉,只要經濟與科技的發展還在不斷的惠及每一個顆粒度較小的團體或者個人,這種下沉趨勢就不會停止。而區塊鏈所提倡的「去中心化」,實際上只是這場科技浪潮中無數被下放的權力中的其中一種——那就是鑄幣權(或者說是信息記錄權),換句話說,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區塊鏈數字貨幣,它不是第一個去中心化的產品,也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去中心化的產品。

圖:各種行業格局的去中心化,其本質上是行業權力的下沉。只有專業素養與自我營銷能力兼備的人與團隊才能抓住這一機遇,進而成為新的中心。

今日推薦 | 為什麼說去中心化是大勢所趨,而去中介化不是?

自由的邊界:任何去中心化都是有限度的

然而,我們也要注意一點:雖然從理論上講,"去中心化"的極致是將權力下沉到每一個人的手中,但在現實當中,由於任何權力的妥善使用都離不開使用者良好的專業素養和道德水平,因此在縱向剖面的視角上,這些權力的下沉幅度很多都是存在一個底線的。而在橫向俯視的視角上,則表現為去中心化程度的有限(也就是很多人常說的「多中心化」)。

如果在縱向上任由某些權力持續下沉、也就是在正面上讓行業繼續去中心化,很可能就會導致某些難以控制的局面出現,譬如我們所熟知的客運權(也就是網約車),這種提供客運服務的權力最多只能下沉到那些具備駕照、且品行端正的車主一層,如果突破這一底線繼續下沉,去年各種網約車暴行出現的幾率就會猛增。

順便一提,正所謂隔行如隔山,由於不同行業對於權力使用者專業素養的要求千差萬別,因此不同權力的最大下沉程度往往是各異的,其所可以容忍的去中心化程度也有所不同。譬如攝影權下沉這件事情,由於單個視頻本身對於社會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一般不會太大,即便不夠專業、胡亂瞎拍可能也無可厚非,因此只要不搞出什麼暗網風格的作品,讓這種權力下沉到每一個人手中往往是沒什麼問題的。

但像區塊鏈鑄幣權這件事情,如果它下沉到那些客觀水平不夠、或是主觀不負責任的人的手中,數字貨幣市場上就會看到一大堆的圈錢坑人項目。在這樣的情況下,鑄幣權最多就只能下沉到那些專業、營銷與道德兼備的個體或團隊手中(也就是筆者此前在《踏實、積極與和善:最適合普通人的區塊鏈之路》一文中所提及的三個要素),否則的話,2017與2018年那種「滿城儘是空氣幣」的盛景,很快就會重現於我們的世界當中。

然而,可惜的是,對於「去中心化是有限度的」這件事情,很多人並沒有一個客觀正確的認識,具體到現實中,就是特別愛走極端。他們在剛接觸區塊鏈與數字貨幣時,認為這種新生事物的驚人價格漲幅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分散式的鑄幣權,於是每當監管風吹草動時,便會萬分抵觸地高呼理想與自由的口號,彷彿個個都是無政府主義者;結果在空氣幣與山寨幣崩盤、自己利益受損之後,又一把扔下之前揮舞招展的去中心化大旗,到處哭訴青天大老爺為何不管管這法外蠻荒之地。

兩極搖擺之間,給人一種錯亂之感,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歸根到底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去中心化、也就是各種權力的下沉,它是要有限度的,對於專業性極強的區塊鏈鑄幣權來說尤為如此,而此前某些人所想像的「人人皆可鑄幣印鈔」,也只能是一個理想而已。如果你不能意識到這一客觀事實,那很有可能就出現「前腳熱愛自由,後腳就崇尚權威」的滑稽情形。

圖:與「人人皆為中心」的去中心化理念相比,「合格者為中心」的多中心化理念其實更現實也更具可行性

今日推薦 | 為什麼說去中心化是大勢所趨,而去中介化不是?

儘管如此,即便權力並不能無限制下沉、去中心化不能過於分散式,並不代表相關的舉措沒有意義。比特幣與區塊鏈所代表的鑄幣權去中心化或許很難像中本聰所設想的一樣、徹底下沉到每個個體的手中,但它卻將「去中心化」這個詞、以及相關的自由理念植根到了無數投資者與從業者的心中。讓他們對於「各種權力未來應該掌握在誰手中」這個問題有了一個更加清醒的認識。

雖然很多人目前針對中心化機構所提出的指控並不完全成立、譬如對於礦機商一家獨大的指責;而目前某些「強行去中心化」的行為也並不是特別成功,就像比特大陸的雙CEO結構一樣。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些尚欠成熟的言行,不過是社會去中心化發展大勢之初的一點波瀾而已。正如閘門一旦打開、便無法阻止水流一樣;當「去中心化」的理念植根於人們心中之後,各垂直領域的平權化運動也不可避免,關鍵只是權力會從原有的中心化機構下沉到哪一層的問題。

從這點來看,去中心化已經是社會發展無法阻止的洪流,而我們在過去十幾年間所看到的大量社會資源被重新打亂分配,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於這種權力下沉所造成的結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包括一些區塊鏈從業者在內的人,開始乘勝追擊,將目標對準了另一個「中字頭」的眾矢之的——那就是中介,但是,「去中心化」等於「去中介化」嗎?後者是否也像前者一樣,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呢?

先蹭一個還沒涼透的熱點——關注科技領域的朋友們最近一個月應該都聽說了一件事:那就是某知名二手車交易服務平台近日被傳陷入了經營困境,消息一出,圍繞著二手車交易以及相關服務模式的討論立刻此起彼伏,其中熱度頗高的一個話題是:像二手車的這種交易,有沒有必要讓中間商賺差價(該公司的廣告語就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個討論實在是老生常談,早在去年的這個時候,包括三點鐘在內的各種區塊鏈社群就已經對於區塊鏈能不能實現「去中介化」展開過N多次討論了,結果對錯先姑且不論,很多區塊鏈業者在聊天中表現出了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特點:那就是他們似乎分不清「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的區別,經常是兩個詞搭配著用,給圍觀群眾產生了一種「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感覺,而在上一篇系列文章《為什麼說去中心化是大勢所趨,而去中介化不是(上)》中,筆者已經向大家介紹過:去中心化的本質實際上是各種權力的下沉與分散,那麼去中介化又是什麼呢?它跟去中心化之間又有什麼聯繫呢?

圖:區塊鏈行業的一種非常典型的看法

 今日推薦 | 為什麼說去中心化是大勢所趨,而去中介化不是?

一、你被耍了,中心之「中」並非中介之「中」

先說結論:「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這兩個詞之間除了有三個字相同之外,沒有什麼太緊密的聯繫。那為什麼三點鐘大佬還會為把他們混為一談?在這個問題的混淆之上,語言本身的特性可能貢獻了一臂之力——由於「中心」和「中介」二詞都以「中」字開頭,又因為這兩種角色在經濟系統中某些時候時常會存在重合的情況(比如說人們熟悉的電網公司和商業銀行),因此很多人都會把它們混淆(見上圖),然而中心之中與中介之中完全不同,就好像蛟龍之龍與恐龍之龍完全不是一回事一樣。這一點用中文解釋起來可能比較費事,但放到外文單詞中卻一目了然——中心在英文中一般被翻譯成「center」,如人們所熟悉的「去中心化」常被稱為「decentralized」,多用來指代某一範圍內的中心,具體到經濟中,則表示行業權力的集中度;而像中介則往往被譯為為「middleman」,多用來指代鏈條中的某一環節,在經濟中則多指產業鏈中的中間環節。嚴格來講,並沒有直接證據表明「中心」與「中介」二者之間存在什麼必然性。有些高度中心化的機構並非中介,譬如負責上游油氣開採的中石油;有些中介環節所呈現出的行業趨勢也並不中心化,比如小商品領域的眾多中間商。

圖:去中心化與去中介化的區別

 今日推薦 | 為什麼說去中心化是大勢所趨,而去中介化不是?

上一篇文章中,筆者曾向大家介紹過: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各種各樣的權力在過去幾十年間從頂層中心化機構向基層個體進行了下沉;進而完成了各行各業不同程度的去中心化,尤其是在區塊鏈技術紅遍全球各地、「去中心化」理念深入人心的最近幾年更是如此。如此一來,一些壯志凌雲、但文字理解能力卻略有欠缺的創業者便開始心猿意馬——話說這中心和中介都姓「中」,現在很多行業的中心已經被去的差不多了,那中介被區塊鏈等數字化技術敲掉,是不是也是早晚的事啊?

答案是否定的。對於這件事情,有過產經諮詢經驗的朋友應該都聽說過一個詞語:附加值。按照網上的解釋,它指的是指通過智力勞動(包括技術、知識產權、管理經驗等)、人工加工、設備加工、流通營銷等創造的超過原輔材料的價值的增加值,無論是生產環節創造的價值、還是流通環節創造的價值,皆為產品附加值的一部分。舉個例子:牛奶。人們在平常所喝到的味道醇香、頗具營養的那些奶製品,除了牛奶本身的價值之外,實際上還包括了牛奶加工與銷售企業在加熱消毒、奶質標準化、增添添加劑等過程為其所賦予的一系列附加價值。而如果你想跳過加工與銷售這些中間環節,直接從奶農那裡拿貨,那真是不好意思,你大幾率只能喝到未經消毒、營養不達標、口味又難以下咽的生牛奶了。也就是說,如果你還想讓自己手裡的產品附加值不發生大的變化,那麼你就必須依賴產業鏈中的某些中間環節,否則的話,很多時候你就只能享受到低附加值的產品。

牛奶的案例告訴我們:在包括區塊鏈的數字化技術落地實體經濟的過程中,有些中介、尤其是生產環節的某些加工中介,是不能隨便去掉的。那麼看上去似乎不創造價值的流通營銷中介,是不是就可以大刀闊斧的砍掉了?恐怕也不盡然。

文章評論

今日推薦 | 為什麼說去中心化是大勢所趨,而去中介化不是?

請先 登錄 後評論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19/10/18/%e4%bb%8a%e6%97%a5%e6%8e%a8%e8%8d%90-%e4%b8%ba%e4%bb%80%e4%b9%88%e8%af%b4%e5%8e%bb%e4%b8%ad%e5%bf%83%e5%8c%96%e6%98%af%e5%a4%a7%e5%8a%bf%e6%89%80%e8%b6%8b%ef%bc%8c%e8%80%8c%e5%8e%bb%e4%b8%ad/?variant=zh-tw

    0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歡

    文章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

    後發表評論

    上一篇

    美聯儲高層:Facebook的Libra缺少透明的消費者保護措施

    下一篇

    到本周五,全世界只剩下300萬個比特幣待挖了!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