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數字資產管理公司Alameda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他們從5月28日開始,選取了60個疑似刷量的加密貨幣交易所進行研究,綜合評估之後,報告得出最終結論,95%的交易量都是假的!
刷量給交易所帶來福利?
交易所通過收取用戶的交易手續費來賺錢,他們刷交易量看起來情有可原。與此同時,交易所的活躍度能讓它在CoinMarketCap這樣的網站上露臉,甚至獲得更高的排名,作為幣圈投資者必不可少的資訊網站,用戶對其有絕對的信任,排名靠前的交易所也能近水樓台先得月,吸引更多新用戶。
對於發幣項目方而言,上交易所成為其價值實現的主要手段,而在上比過程中,交易所往往會向項目方收取一定的維護費用,或者我們也可以稱之為「上幣費」。這意味著,交易所的活躍程度和用戶量成為項目方的主要參考指標,那些大型交易所的優勢就非常明顯了。
此外,由於政策法規的原因,有的交易利用一個網站或一個應用程序,規避掉系統性風險,幾乎不受任何人的監管。它在真空環境中,做出任何舉動都輕而易舉。與此同時,CoinMarketCap這種資訊平台本身沒有審核義務,也就難以確定交易所的真實交易量,所以即便心知肚明,卻對交易所的假數據無可奈何。
交易所為了刷量無所不用其極,在Alameda的報告中,也揭示了他們的常玩的兩類「小聰明」。
空降訂單
在調查過程中,Alameda發現香港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Egg和新加坡交易所Digifinex,利用「空降」的手法刷交易量。CoinEgg交易所實際上沒有多少交易深度,99%以上的交易量都是小額交易,所以它在一系列小額交易中參入一部分大額假交易。
所以在CoinMarketCap上顯示,CoinEgg的日交易量達到11億美元。Alameda觀察了CoinEgg平台上15個幣種的交易量,高潮出現在萊特幣134美金期間,憑空出現了幾個買家,下了一筆2000枚萊特幣的買單。
交易市場通常會顯示他們的訂單,顯示買賣雙方願意成交的價格。比如你想以10000美元的價格購買比特幣,而另一個人不想低於10050美元的價格出售。為了實現交易,新買家必須願意10050美元才能達成交易。並且絕大多數交易都會與之前的顯示的訂單數量保持一致。
而在某些交易所,交易的執行價格和訂單規模嚴重不符。在新加坡Digifinex交易所,Alameda觀察到,所有的出售價格在8296美元8298美元之間,但蹊蹺的一點在於,有幾筆交易卻在8290美元到8293美元之間成交,這個價格低於任何人願意出售的價格。
克隆訂單
Alameda在研究IDAX和Coineal交易所時發現,在加密貨幣交易市場上,還有一種傳統經典的方法,就是在現有訂單中挑取幾筆訂單,然後進行克隆複製。一個在2018年成立的名不見經傳的交易所通過「複製粘貼」交易量,硬生生刷出來11億美元的日交易量,把自己刷到了TOP20的位置。
在這個研究中,Alameda根據六個不同的標準測試每個交易所,在報告中寫道,「如果我們測試出來的交易量,能超過交易所報告交易量的0.5%,我們則認為交易所通過測試。」
經過6個維度測試後交易所的綜合表現
可能在短時間內,中心化交易所仍然是幣圈的主力軍,刷量問題也必將長期伴隨,所以我們需要像Alameda這樣相對全面的調研給我們指引。它的方法並不是萬無一失的,但它幾乎描繪了迄今為止加密貨幣交易量最真實的畫面。最起碼,這些信息能給交易者的決定提供參考。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19/07/04/95%e5%81%87%e4%ba%a4%e6%98%93%e9%87%8f%ef%bc%8c%e4%ba%a4%e6%98%93%e6%89%80%e6%80%8e%e4%b9%88%e5%88%b7%e7%9a%84%ef%bc%9f/?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