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連問:入場加密行業的機構都是誰?做什麼?有何影響? - 冷萃財經

3連問:入場加密行業的機構都是誰?做什麼?有何影響?

3連問:入場加密行業的機構都是誰?做什麼?有何影響?
文章摘要:機構正尋求進軍區塊鏈的原因有這幾個:研究和開發,增長機會,以及在很多情況下,FOMO(害怕錯過)。 

3連問:入場加密行業的機構都是誰?做什麼?有何影響?

機構正尋求進軍區塊鏈的原因有這幾個:研究和開發,增長機會,以及在很多情況下,FOMO(害怕錯過)。 

今年提到最多的一個詞應該就是機構進場了,大家也已經聽了很多機構進場的消息,包括資管機構、投行、社交巨頭等等,大大小小真的可以說是很多了。

不同的機構進場有不同的訴求、不同的目的。

哪些機構進場了,為什麼進場?

是看到了威脅,是害怕錯過,還是看到了趨勢?以及機構們是怎麼做的。

機構們擁有資源、人才、技術等優勢,了解他們的動向對於我們理解加密行業大有裨益, 本文帶你了解科技強國美國機構們在加密領域的動向。

3連問:入場加密行業的機構都是誰?做什麼?有何影響?

(媒體上報道「機構進場」頭條的一小部分) 

在區塊鏈/加密行業中,2019年,可以說是「機構進場」的一年。

儘管,在加密領域中,機構是常被引用的催化劑,但它入場的進展緩慢。畢竟,這些都是具有重大風險價值的大型組織,因此他們希望小心謹慎地接受新的創新和機會。

然而,我們終於看到了來自傳統科技和金融機構的真正動力 – Square,微軟,富達和Facebook都在宣布進軍這個領域。

不可否認,在上一次加密牛市之後的兩年內,機構和企業已經進場。但,他們為什麼選擇現在呢?這對未來意味著什麼?

害怕錯過

從高層面上看,機構正尋求進軍區塊鏈的原因有這幾個:研究和開發,增長機會,以及在很多情況下,FOMO(害怕錯過)。

對於許多機構來說,他們正在進行研究和開發,以了解技術並獲得對整個景觀的看法。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決定在該領域進行試驗,以及尋求獲得早期增長和收入機會並抵禦破壞性風險,機構們的競爭壓力急劇增加。

此外,大型企業內部的創新是保留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才離開華爾街,而去擔任加密創業公司的技術角色。

我們也正目睹金融服務領域的大規模人口變化。金融機構目前正在為老齡化的客戶群提供服務,並且在很多情況下都在努力捕捉更年輕、更精通技術的客戶的思想和錢包份額。為了了解這些人口統計數據,加密資產是一種值得關注的趨勢。

FOMO是主要原因  – 沒有人願意「錯過這條船」,這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增長機會,或者忽視它可能會給他們的商業模式帶來風險。這也引發了對該領域的深思熟慮的分析,以及一些所謂的「創新劇場」 – 為了「用區塊鏈」而用。

越來越多的機構接納這個領域,這將為該行業帶來積極因素。但是,當我們從試驗階段和POC(proof-of-concepts,概念驗證)階段轉向嚴肅的實施、產品和服務時,細節就很重要。

而且,作為一個行業,重要的是鼓勵對該技術進行採用的最佳用例,而不是簡單地建立新的內部資料庫。

這些機構是誰? 

機構一詞過於寬泛—實際上,我們看到許多類型的公司進入這個領域。為簡單起見,下表主要對美國的機構和企業進行了分類。它不全面,只是更具代表性。

3連問:入場加密行業的機構都是誰?做什麼?有何影響?

雖然我們有大量的玩家進入這個領域,但他們不能被平等對待。相反,這些組織要麼作為「創新項目」而影響深遠,要麼保持孤立。

為了了解潛在的結果,我們考量了他們現有的客戶群、他們面臨的市場趨勢和風險承受能力、以及,這些組織內部的人才、這些人才如何塑造對加密領域的內部視角。

資產配置

投資角色:基金,家族辦公室,捐贈基金,養老金計劃

投資形式:風險基金,對沖基金和直接投資

示例:斯坦福,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

隨著加密資產成為一種新的資產類別,資產分配者不得不圍繞整個技術和領域進行思考。 

Cambridge Associates最近發布了他們的報告「Venture into the Unknown」(《冒險進入未知世界》),他們評估了加密資產配置策略,並建議投資者考慮對數字資產進行配置。

他們的建議源於這樣一種信念,即區塊鏈投資可以比作早期的互聯網投資,充滿了年輕的、有風險的技術,最終可能刺激下一輪資本流入。

從資產配置者的角度來看,對行業的投資開始在其投資組合策略中發揮重要的多元化作用。考慮因素包括:哪種類型的投資適合其戰略(例如,風險投資與對沖),投資類型的經理(新興專業人士或終身專員)以及資產類別的流動性狀況(具有更高的代幣流動性,但沒有首次公開募資)。

自2017年牛市以來,機構參與的專用加密風險投資和對沖基金已經籌集了超過10億美元(Blockchain Capital 1.5億美元,A16z 3億美元,Paradigm 4億美元,Dragonfly 1億美元,等等)。資產配置是市場增長和任何新行業資本形成率的重要指標。

傳統金融機構

投資角色:託管人,交易所,經紀人,資產管理人和銀行

投資形式:貿易和執行服務,保管,場外交易OTC

示例:Fidelity,ICE(Bakkt),JPMorgan,DRW

傳統的金融機構正在謹慎地觀察這個領域,有些機構選擇無視,有些則傾向於進入這個領域。

直到最近,許多加密資產對傳統機構現有業務構成嚴重威脅和機遇。無論他們的地位如何,它幾乎成為每個金融服務機構內的戰略監視區。

從歷史上看,金融服務對其他行業普遍存在的數字化反應遲緩。

然而,隨著在線機器人顧問和數字銀行的興起,金融科技已經開始蠶食傳統機構的產品和定價策略。這些機構都面臨著類似的趨勢:老齡化的投資者群體、所有產品和服務費用的壓縮、千禧一代的品牌忠誠度降低、基礎設施過時、以及客戶對更多加密教育和訪問的需求增加。

從戰略計劃來看,機構一直在尋找機會,希望通過大型增長型市場和利潤率較高的產品,來實現收入來源的多元化。這需要他們在風險承受能力與快速做出決策並利用現有基礎設施適應市場的能力之間去平衡。

正如Castle Island Ventures的合伙人Matt Walsh所說,最好的機構將切入「創新劇院」,並真正嘗試了解他們如何利用這項技術。

一方面,像富達這類機構,他們深入了解整個生態系統(採礦,貿易執行,監管等),並採取措施提供監管和最終執行服務。

另一方面,摩根大通這類企業所發行的代幣更為保守,他們通過創建POC的內部工具來進入該領域,而不是創收或面向客戶的產品。

金融科技Fintech

投資角色:以技術為重點,金融服務提供商

投資形式:經紀服務,投資組合管理

示例:Robinhood,Square,SoFi 

Fintech與加密技術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 兩者都有共同的目標,即利用技術來覆蓋無法使用銀行的人群,以及更便宜、更容易獲得的產品。這與年輕、精通技術、財務狀況較差的消費者的人口統計重疊。這個背景加上輕巧的操作以及更新的技術基礎設施,使得金融科技公司非常有能力捕捉到加密利益。

最初,我們看到像Robinhood這樣的經紀產品和像Square這樣的POS系統首次進入這個領域 。事實上,Square的最新年度收益報告顯示,他們在2019年從比特幣中獲得1.66億美元的收入,凈利潤為169萬美元。

這裡的動機不是顛覆,而是更關注如何利用技術和資產來刺激新的增長和滿足客戶需求。

支付公司

投資角色:信用卡公司,支付處理器,匯款服務

投資形式:通過風險投資和合作夥伴進行戰略投資

示例:VISA,PayPal

支付或成為「交易媒介」是加密演算法的原始用例之一。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已經意識到,大多數發達國家的支付渠道實際上運轉得非常好,並且可能由於某些原因而無法引入加密貨幣。

(加密支付)最常被詬病是傳統的規模問題,例如,區塊鏈無法處理Visa所處理的數百萬筆交易的規模。

然而,更重要的是,從法幣轉換到加密貨幣,然後在跨境匯款的另一邊再次轉換為法幣(稱為「最後一英里問題」)的額外摩擦,在很大程度上超過了今天用加密處理支付所帶來的任何價值。

當然,在一個場景下,加密支付開始變得更有意義,那就是,人們單獨持有數字資產並能夠更自由地進行交易。

此時,支付公司需要考慮的一個主要問題是,持有和交易數字資產的宏觀趨勢如何影響其業務模式。換句話說,他們現有的客戶將來如何使用數字資產以及這會對他們的市場產生什麼影響。

一些場景包括:消費者經常使用多個數字錢包、在法幣和加密貨幣中進行商業活動、或選擇自我保管其部分或全部數字資產。

到目前為止,支付公司對加密貨幣潛力的反應速度較慢。但是,如果隨著這些宏觀趨勢的加速,在確定適當機會後,許多機構會大幅增加他們的參與度,這不足為奇。

社交媒體

投資角色:通訊App,社交網路

投資形式:錢包基礎設施,令牌

示例:Facebook Libra,Telegram,Kakao

社交媒體和加密資產的重疊,是當今最值得關注的趨勢之一。

有兩種角度可以思考這一點。

首先,從加密視角到社交媒體平台。在加密方面,社交媒體採用數字資產有可能在全球範圍內大規模開放分銷渠道。這對於吸引新用戶、構建基礎設施以及傳播接受度和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Facebook的天秤座(Libra)並非被視為比特幣的競爭者,而是被視為更多用戶採用比特幣的門戶。

第二個角度,是對數字資產的採用將如何改變社交媒體商業模式。社交媒體平台正在從共享用戶生成的信息轉向提供用戶生成的產品和服務。

Instagram已經與成千上萬的影響者建立了社交媒體業務及其最新的應用內購買功能。

隨著Libra對推出,Facebook正在大力發展金融服務,以補充其龐大的廣告技術業務。

類似於直接發簡訊或「DM-ing」與千禧一代電子郵件競爭的方式,社交媒體數字錢包是否會與世界各地的經紀公司和銀行競爭?

另一方面,社交媒體巨頭代表了加密傳教士試圖反對的東西(即中心化壟斷):中心化權力、不平等地訪問消費者數據和隱私控制。因此,社交媒體公司接受加密的方式將非常重要。

如果成功,它可以將模型從中心化式權力轉移到開放平台,為用戶提供更大的隱私保護。

軟體企業

投資角色:SaaS,基礎設施

投資形式:企業區塊鏈,供應鏈使用案例,身份認證

示例:Microsoft,Salesforce,IBM,Amazon

軟體企業歷來陷入創新的陷阱。

從他們的角度來看,他們試圖了解公鏈和私鏈如何對他們的商業模式有用。在許多情況下,這引發了對私鏈POC的應用,僅此而已。 

然而,用這一領域(以及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等其他技術)的技術作為保持競爭力和相關性的方式,其實存在很大壓力。

微軟則是一個好榜樣。它宣布了基於比特幣的分散式身份識別工具。

希望業界能夠看到這樣的計劃,旨在與開源社區合作,並了解公共協議的App,而不是聚焦封閉的私有鏈。

我們要到哪裡去?

有大量的機構正進入加密領域,每個機構都有自己的角度和價值主張。

該行業已經見證了超過10億美元的資金配置給專用的加密基金,這將刺激該領域的下一波初創公司和資本形成。

隨著越來越多的機構進入,我們將看到更多的流動性和線上大規模的分銷渠道以及以公用事業為重點的產品和服務。

也許,最重要的是,這些組織內部的專業人員將被迫了解這個領域、對其優點進行辯論和學習。這將使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從流行語和POC階段,轉變為真正被理解並被納入戰略產品路線圖。

這個領域正在慢慢進入主流,而隨著像Libra這樣的項目不斷推出,會有更多的機構參與進來。

感謝Spencer Bogart,Derek Hsue,Aleks Larsen提供的有用反饋。

-END-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19/07/04/3%e8%bf%9e%e9%97%ae%ef%bc%9a%e5%85%a5%e5%9c%ba%e5%8a%a0%e5%af%86%e8%a1%8c%e4%b8%9a%e7%9a%84%e6%9c%ba%e6%9e%84%e9%83%bd%e6%98%af%e8%b0%81%ef%bc%9f%e5%81%9a%e4%bb%80%e4%b9%88%ef%bc%9f%e6%9c%89%e4%bd%95/?variant=zh-tw

0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歡

文章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

後發表評論

    上一篇

    Facebook Libra橫空出世,人民日報、央視齊發聲,政策要轉好?

    下一篇

    上半年84隻區塊鏈概念股平均漲幅逾30%,5家漲超100%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