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Libra是Facebook發起的數字貨幣,最近最重磅的市場炸彈。我說的Libra「涼了」,是指它給幣圈帶來的這波初夏的熱度,開始有明顯的退溫跡象。
不過,市場情緒的喧囂平息了,終於可以不吹不黑,好好坐下來客觀聊聊Facebook帶著一批大牛公司搞的這個事情,究竟有什麼意思了。
噓,先別和我闊談「意義」,在「割韭菜」寶典里這可是個高頻詞,渡渡鳥對這個詞有點生理反應。
1、Libra這麼火,是在炒作嗎?
先說結論:不是,因為Libra是穩定幣。幣值穩定還能怎麼炒作?你有見過USDT價格波動嗎?
Libra的價格是錨定了美元的。當你用100美元兌換Libra,就有100塊Libra生產出來,等你換回法幣,這些Libra即刻銷毀。
所以Libra其實是一種現實資產的映射,相當於每發行一個Libra,背後都需要抵押一個對應的資產。你可以理解為:以前發行美元需要掛鉤黃金,每發行一塊錢美元就需要有對應黃金作為價值的支撐,是一個道理。
如此,因為不是通縮貨幣,Libra的價格不像純粹虛擬貨幣那樣暴漲暴跌,也就沒有炒作的空間和必要。
Facebook發這個幣是為了要給用戶用,這點不用懷疑。有理由暢想,未來Facebook的app會出現一鍵購買Libra的通道,兌換Libra的人可以拿來交易轉賬,尤其用於跨境支付,可以省下時間和手續費。
那麼,為什麼不炒作的Libra在幣圈火上了天呢?
除了Facebook本身是個自帶流量的大IP,我覺得這次幣圈把它視作大利好並不是非理性盲舔。我堅決反對說Libra是Facebook為了抬升股價所為——儘管Facebook從之前的「隱私門」開始就有涼涼趨勢。
恰恰相反,我認為Libra極有戰略價值。
最大的價值就是直接將數字貨幣的普及度和使用量提升到了非常嚇人的量級。
45區以前做過一次十分嚴密的計算:全球究竟有多少幣民?別人云亦云了,我們做了深入調查。
測算出當時全球的數字貨幣用戶也就4000萬。我覺得這個測算是比較靠譜的。
此前我們測算出當時全球的數字貨幣用戶也就4000萬。我覺得這個測算是比較靠譜的。
那麼Facebook的用戶有多少呢?27億。僅僅是數字貨幣的科普,就已經有了巨大飛躍,完全可以看作是數字貨幣這個概念的一次出埃及記。
而任何走不出小眾圈子的技術,都是短命的。
在我看來,第二個價值就是它提供了一種「世界貨幣」的範本。我以前去東南亞皮鞋廠做苦力,發現美元可以在當地直接當法幣使用,但美元依然不能稱為世界貨幣。
除了少部分國家(通常自己的主權貨幣很不靠譜),正常人都不會在美國境外用美元。一般是用在石油橡膠之類的大宗交易場景。
歐元雖然能在二十幾個國家暢行無阻,但也還是有地域限制。Libra依託在Facebook的全球用戶基數上,一旦成功,將是第一個真正走出國別藩籬的貨幣。
再想深一層,如果有一天,「世界貨幣」獲得了足夠多的人認可,會發生什麼事?那就不再需要掛鉤美元了啊,就像美元脫鉤黃金了一樣。
這個時候,一個人類從未有過的金融新國際就有可能出現。
2、Libra釋放的信號究竟是什麼?
不過,這次Libra的誕生讓渡渡鳥特別高興的是,人類終於可以「用上」數字貨幣了。
原先4000w的幣民都是炒幣的。但是如果一項技術僅僅是為世界增添了一種投機暴富的機會,還有資格稱之為偉大嗎?
脫離了讓人類生活更美好的訴求,任何技術一文不值。
為了技術而技術的人,不是蠢就是壞。可以沉醉技術,但首先應該清楚技術往哪裡去,目的還是為了增加這個世界整體的幸福感。
那麼,在看過這麼多項目後,我覺得Libra釋放的最重要信號就是數字貨幣終於真正有實用價值了。
它不是投機導向(儘管似乎掀起了幣圈的一波投機熱潮)。它有真實用戶,也有真實場景。
對於虛擬的貨幣,「真實」恰恰太重要了。
第二個信號,是它鋪設了一種新老世界銜接的樣例。
渡渡鳥以前和某互聯網巨頭公司高層聊過,他們也曾想過用區塊鏈來改造舊有的社交生態模式,但最終沒有執行,原因是看不到商業利益。
這也是許多「舊世界」的迷思:為什麼要改造,改造能創造什麼直接的價值?
以至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認為數字貨幣只能創造一個新世界,和舊世界平行,提供給人類多一種選擇。
比如你不一定會喜歡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滴滴,儘管你可以因此省下一大筆中間抽成費用,但同時可能會被漫長的交易確認時間逼瘋,又或者你對於大體量公司的信任已經完全超過了對一堆數字的信任,你覺得學習新事物的隱性成本太高了。
區塊鏈就是為那些願意選擇新世界的人準備的。
但是我覺得Facebook和它的小夥伴們提供了另一種模型:身為中心化的機構,必然沒有將自己的數據護城河開放的商業動力,所以Facebook並沒有顛覆和改造舊業務,而是找到了一個平衡點,選擇了合適的共識機制,將新世界嵌入了舊世界中。
它不需要掄起鎚子將過去的業務砸碎,而是一次對已有的邊界的拓寬。改良的成本永遠比革命低得多。
於是就要說到第三點價值了,Libra的誕生其實也可以讓我們從去中心化的陷阱里跳出來了。
這裡要提一下Facebook在選擇共識機制時做出的商業平衡,它用的是拜占庭容錯機制,背後是由一些大節點組成的基金會來控制,的確犧牲了一部分去中心化屬性,但換來的是交易性能上的優勢。
區塊鏈是不是一定要去中心化呢?不能純粹去中心化的項目是否就先天不足?
渡渡鳥不知道為什麼必須要糾結純粹的去中心化,可能很多極客會很執念這一點。我的觀點是:初心是用來自我反省的尺度,不應該為了不忘而堅持,這是一種可怕的自纏繞。
那些死守去中心化教條的人很可能認為只有比特幣才是純正的,但是比特幣定位是「數字黃金」,更多的是價值存儲,商業應用價值幾乎沒有。
我們為什麼一定要被去中心化洗腦?是時候站到一個更高的維度了。我認為應該從人類的福祉出發,能不能讓生活更美好,遠比是否足夠去中心化更有作為判別準繩的價值。
Libra的誕生是否真的讓生活更美好了呢?當然,現在定論還為時過早。今天我看到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公開說,Libra現在有很多問題,比如槓桿性問題、儲備問題、中央集中的管理體制和機制,它還在非常初始的階段,能不能成功不知道。
不過,僅Facebook生態內的應用場景而言,點贊、獻花、瀏覽,這些碎片化行為背後都有價值交換和流動的痕迹,這些都應該納入「支付」的範疇。
如果Libra設計推進得好,自由支付帶來的價值分配會大大提升創造者的幸福感,也可以擴大人與人之間的連接理路。
過去跨境支付是一個痛點,如果進展順利,未來這部分支付就可以用Libra來代勞。
另一方面,生活在中國這樣移動支付已經完全爆炸的國家很可能會遺忘,這個世界上還有接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現代金融體系的陰影下。
比如說在阿根廷,你想在商場買一個1000美元的東西,整個交易的繁瑣程度足夠你等上大半天了。
渡渡鳥自己在古巴就遇到過類似問題,想在海明威故居買一隻茶杯,但是國內信用卡始終無法支持這筆交易,這就是因為古巴自己的金融基礎建設太差了。
再比如說像辛巴威這種背著一麻袋錢去換米的奇葩國家,在法幣價格極不穩定的非洲十分常見,他們使用Libra的動力也天然存在。
這些地方的人民能因此減少主權貨幣帶來的不安全感。
整體而言,我對Libra的觀感非常正面。雖然他的腦洞開得遠不如一些空氣幣大,技術上也沒有什麼創新,但正因為是一個真實可靠的應用場景,它帶給這個世界的新氣象是很令人振奮的。
3、中國有什麼機會?
Libra本身距離中國還很遠,不僅因為Facebook在國內不可用,Libra雖然獲得了美國政府的默許,但是可以料想中國的態度將極為謹慎,畢竟背後掛鉤的是美元。
那麼,中國自己有沒有可能搞出一個Libra呢?我們可以拿微信來做類比,用戶基礎雖然不到Facebook總數的一半,滲透的用戶場景秒殺Facebook,但是因為沒有幾個全球用戶,所以跨境支付這個重要的優勢場景就不存在了。
加之數字貨幣在支付環節的活躍會極大撼動銀行的利益,所以我覺得國內目前沒什麼土壤和基因複製一個Libra。
不過,央行一直在研究基於人民幣發行的數字貨幣,想來這倒是可以有所作為。
Libra基金會的大節點主要是美國企業,錨定的也是美元,一旦做大,其實是強化美元地位的。當然這和前面說的未來可能會脫鉤美元不矛盾,但至少在可見的時間內不存在這種可能性,還需要看各種維度的博弈。
我的觀點是,如果中國沒有儘快進行這方面的狙擊,輕則可能會失去好不容易積累起的在移動支付領域的領先優勢,重則會對將來的世界貨幣格局失去主動權。
好消息是,我看今早朱民說:「我們對Libra的出世是不應該掉以輕心的,這個對現有的金融體系、貨幣體系甚至未來的儲備體系都會是有很大衝擊。」
這充分說明國家頂層設計者是極度重視Libra的存在的,想必頭頭腦腦們也會仔細研究對策吧。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19/07/03/libra%e5%87%89%e4%ba%86%ef%bc%8c%e6%88%91%e4%bb%ac%e5%8f%af%e4%bb%a5%e5%9d%90%e4%b8%8b%e6%9d%a5%e8%81%8a%e8%81%8a%e5%ae%83%e7%9a%84%e7%9c%9f%e7%9b%b8%e4%ba%86/?variant=zh-tw
文章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