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公布白皮書之後,最讓我感興趣的是其官方網站上的一個Q&A:
Libra是錢么?
是。Libra 可以像其他任何貨幣一樣使用。任何持有 Libra 的人都可以根據匯率將自己持有的 Libra 兌換為當地貨幣,就像在旅行時兌換外幣一樣。
無比的霸氣和自信,這個問題也同樣引起了橙皮書編輯部另外的一個討論:
如果Libra是錢,它是給誰用的?怎麼用?
進入Libra官網,你可以看到一段關於Libra的宣傳片,Global是其強調的關鍵詞,但從視頻內容的描述來看,Facebook的Libra要給第三世界建銀行, 讓他們直接進入數字資產世界。
其公布白皮書的時間似乎也在佐證這一點,老美正在睡覺,處於工作時間的是亞洲、非洲和歐洲大陸。
但你再看看初期公布的創始人節點,清一色的美國隊,而且後續節點的增加也是由這些美國隊隊員決定,說好的Global呢?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討論了如下幾個問題:
1
Libra會成為美國的支付寶/微信支付么?
這個問題是很多人的第一直覺,中國的移動支付全球領先,而在科技最發達的美國卻一支沒有很好的進展。
而Libra帶著Uber、Lify這種強移動支付場景的玩家進場,是不是就能彎道超車了?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搞清楚為什麼西方國家移動支付一直沒有做起來。
這裡我們直接拋結論,西方國家移動支付一直沒有進展的原因是:銀行不配合,國外銀行系統從成本、利益角度考慮不會去支持也容不下集合消費、理財、結算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而在中國,銀行屬於國有企業,只要有大方向政策文件下來,銀行只是一個執行政策的角色,剛剛好,微信和支付寶搭上了這波國家政策的車,感謝黨,感謝國家。
具體大家可以參考橙皮書本周預言家周報的一篇文章。
那Libra的出現,解決了過去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問題了么?並沒有。
從目前白皮書公布的合作夥伴,沒有一家主流美國商業銀行參與(發卡機構和銀行是兩個概念)。
2
美國人該怎麼買Libra?
在移動支付可能走不通後,有人會說,那Facebook做成一個Q幣嘛:用戶充值買Libra,Ebay、paypal等各種合作夥伴做Libra的承銷商,用戶購買後,Libra可以在Uber等實際應用場景中流通。
這一點,Pony Ma可能最有發言權:
技術都很成熟,並不難,就看監管是否允許而已。
Libra很明顯不是Q幣這樣的商品積分體系,根據其白皮書,它是跟現實資產掛鉤的穩定幣。
按照其穩定幣屬性,如果美國人想要購買Libra,門檻大概率跟目前Usdc類似(目前最合規的穩定幣),去coinbase做kyc認證,然後購買。
者很明顯不是Libra想要的,不管是Usdc還是Usdt,都是在crypto世界裡流通的小眾產物,沒辦法滿足Facebook數十億用戶的胃口。但你指望美國監管機構允許一個可隨意跨境支付,且不100%掛勾美元的東西大面積鋪開,恐怕也很難。
所以,如果Libra針對的是美國用戶,在沒有銀行配合,監管狀態不太明朗的情況下,一個完全不懂crypto的用戶,該如何購買它的第一個Libra呢?
3
怎麼做節點治理和全球化?
在文章的開頭我們提到了,Global是Libra白皮書的核心關鍵詞之一,但它的創始節點全是美國隊。
根據其白皮書,想要成為Libra的一個節點,條件是10億美金估值 、 2000萬用戶和很好的reputation中三選其二,然後1000萬美金的拜碼頭費用。
如果Libra定位是全球化,拋開中國市場,不論是東南亞還是印度,都應該有不少符合條件的獨角獸,且不少都是美元基金押注的,但很遺憾,目前是0。
有一點諷刺的是,未來新節點的加入,是由目前的創始節點決定的,我有理由懷疑,目前的創始節點會很大程度受到Facebook影響。
此外,Libra進入每個國家幾乎都會面臨監管問題,本土銀行怎麼配合,本土監管政策如何兼容,而這些問題都會反饋到用戶身上:
我該到哪裡買到Libra,以及我在什麼情況下可以使用Libra。
4
去第三世界建銀行?
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初步的結論,在貨幣主權完善的國家,Libra都面臨巨大的挑戰,那麼對於金融基礎設施不健全的國家,Libra是不是有很大的機會。
比如在緬甸,銀行賬戶(不僅限於銀行卡,還包括存摺之類的銀行賬戶)的使用量不超過10%,但手機使用量超過50%。
在一些非洲地區,轉賬的成本可能在12%以上。
有了Libra的加持,說不定這些新興經濟國家,可以像中國直接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一樣,他們直接進入數字貨幣時代。
但沒有一個主權國檢會放棄鑄幣權,在橙皮書《走!去第三世界建銀行》這篇文章中,有一種layer2的解決方案:
通過的合約,和主鏈錨定一個資產,進一個法幣,就出一個數字貨幣。這種方案有兩個好處,一方面既不會挑戰當地政府的鑄幣權,另一方面,又能享受到區塊鏈和layer2更高效的技術,解決貨幣流通、轉賬支付的信任問題。
所以,Libra要進入這些市場時,會採用何種方案?
最後,回到我們一直在問的一個問題:在本身資產流動性及其差的新興市場,一個沒有銀行賬戶,只擁有手機的普通用戶,他用什麼去交換他的第一個Libra?
5
用戶願意繼續相信Facebook么?
今年的「劍橋事件」讓Facebook的聲譽大受影響,在Reddit和Twitter上用戶的討伐聲,堪比中文互聯網的百度。
所以當你把消費金融數據交給Libra的時候,Facebook真的不會給自己留後門么?
根據Libra負責人David Marcus接受Decrypt採訪的表態,Facebook將絕對不會訪問Calibra錢包上的財務數據。但在Libra的白皮書里,有這麼一條:
Facebook 創立了受監管的 子公司 Calibra,以確保社交數據與金融數據適當分離,同時代表其在 Libra 網路中構建和運營服務。
嗯,適當分離。
你願意相信Facebook么?
在橙皮書編輯部聊完這幾個問題後,我們問了下自己,是不是對於Facebook發布Libra這件事情表現的太過悲觀,經過一番討論後,我們得出的結論是:
它的確是件很cool的事情,至少,以後我們說自己是搞區塊鏈的,被說成是騙子的概率小很多,願意進來一起建設整個區塊鏈生態的人也會變很多。
FB的入局,對區塊鏈行業之外的傳統勢力影響最大,大玩家會更嚴肅的看待這項技術,考慮能用它做成什麼量級的事情。Libra上線之後,不管發展的如何,都會是寶貴的試驗,供後來者吸取經驗或者教訓。
如果亞馬遜的蝴蝶能引發美國的暴風,Facebook這種恐龍會給區塊鏈世界帶來怎樣的連鎖反應?
(完)
參考資料: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801432/answer/142712913
https://wisburg.com/articles/210559
https://libra.org/zh-CN/white-paper/
冷萃財經原創,作者:Awing,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lccjd.top/2019/06/19/%e8%b0%81%e6%89%8d%e6%98%affb%e7%a8%b3%e5%ae%9a%e5%b8%81%e7%9a%84%e7%9b%ae%e6%a0%87%e7%94%a8%e6%88%b7%ef%bc%9f/?variant=zh-tw
文章評論